王跃平(文学院)

时间:2016-05-03浏览:

王跃平,男,1957年12月出生,江苏海门人,汉族,中共党员,教授。现在文学院工作,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、(语文)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;兼任文学院第一教工支部书记、《江苏师范大学学报(社哲版)》编审、江苏省考试院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专家、中国修辞学会理事、中国逻辑学会会员、江苏省逻辑学会常务理事、江苏省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。

王跃平教授从事教育事业33年。几十年如一日,躬耕于三尺讲坛。他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,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,敬业爱岗,恪守师德,兢兢业业,教书育人,讲风格,讲奉献,开拓进取,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。

(一)教学方面

1.多年来,积极承担并超额完成多个层次、多个方面的教学任务。

长期以来,所在学院由于教师编制不足,加之青年教师的外出读博、进修,以致人手少而教学任务偏重;另一方面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,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改变。王跃平教授服从分配,勇挑教学重担。近6年,主要开设本科生和两个专业的研究生课。其中研究生课程就有11门,即《语文教学目标与语文教学评价》、《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》、《语用学与语文教学研究》、《语文思维发展学》《认知语言学》、《阅读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》、《预设理论研究》、《语言课程研究》、《语义学概要》、《语文教育研究专题》和《言语行为理论研究》;本科生课程有2门,即《语言学概论》和《逻辑学》。另外,还为本科生开设《科研训练》、《新生专业教育》等讲座;带师范生教育实习。近3年,年平均授课为473学时。——不包括指导本科生、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以及科研立项的工作量,如果把它们的工作量折合进去,实际教学工作量年均为770学时,是学校定额的2.67倍。

2.教书育人,为人师表,率先垂范,既教书,又育人。

在本科生的授课、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上,王跃平教授注重把知识传授与人格培养结合起来,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、先进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。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,他注重在“道德和文章”两个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。他十分重视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。近3年多次获得校级荣誉:2013年被评为校级“(本科生毕业论文)优秀指导教师”;2012年、2014年、2015年3次被评为校级“(本科生教育实习)优秀指导教师”;2016年3月被文学院作为“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进个人”候选人推荐到学校。

3.重视教学方法改革,精心备课,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。王跃平教授能摆正教学与科研的位置,能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教学。能够力求站在学科的最前沿,用最新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,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;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精益求精;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内容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质量。以他所教的《逻辑学》课程为例。他十分注意把较新较前沿的相关成果(如语言逻辑、论证逻辑等新的研究成果)充入讲稿,同时删去那些老化的知识内容,删去那些与其他课程(如哲学、心理学等)相重迭相交叉的知识内容;注意调整教学角度,重视逻辑理论与语言实际的结合,努力开发逻辑在以语言为现实载体的思维实际中的应用功能;注意唤醒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,调动和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;注意知识向能力的转化,狠抓学生作业环节。

这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、方式的改革,改变了过去学生厌学的状况,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、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、积极性,使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实实在在地提高。在多年来的评教活动中,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;得到同行老师的充分肯定。

他主编的教材《语言文字应用专题研究》(与江南教授合作)获我校第三届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
他基于课堂教改而独立编著的教材《逻辑学教程》已于2015年8月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,此教材受到省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,2015年11月获省逻辑学会“特别荣誉奖”。

(二)科研方面

王跃平教授勤勉于科研,不断取得新的成果,近4年独立主持省政府项目1个,教育部项目1个,参与国家语委重大项目1个;出版专著1部;独立编著编教材1部;在省级以上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独撰的论文17篇,其中在C刊上发表论文3篇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、一般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6;获省级科研成果优秀奖2次;近3年参加学术交流9次。

1.2012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独立主持完成,课题为《现代汉语预设触发语研究》(12YJA740073)。

2.2014年获江苏省政府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独立主持完成,课题为《现代汉语语气成分预设意义研究》(14YYB006”)。

3.参与的项目1个,即国家语委重大项目,是其子课题负责人,课题为《中小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标准与测评体系研究》(ZDA125-12)

4.个人专著《汉语预设研究》(44.3万字)于2011年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。

5.个人专著《汉语预设研究》,2012年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“二等奖”;论文《述补结构的分类及其潜在语义预设初探》(17000字),2013年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大会上交流,并荣获“二等奖”。

6.近3年参加学术交流

2014年8月、12月分别参加在大连、苏州召开的“全国修辞学研讨会”、“全国修辞学会年会”。

2015年3月、4月分别参加在徐州召开的“纪念廖序东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”、“国际修辞学研讨会”。

2013年11月、2014年12月、2015年11月分别参加在无锡、宿迁、南京召开的江苏省逻辑学会年会。

2013年12月、2014年4月分别参加在南京、徐州召开的江苏省语言学会年会。

每次出席会议均带论文,参与学术交流。

7.近4年发表的论文17篇,具有代表性的,如:

(1)《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制作中的运用》,载《当代传播》(CSSCI来源期刊)2012年第5期。

(2)《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四种路径》,载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(CSSCI来源期刊)2012年第20期。

(3)《规约隐涵、一般性会话隐涵与预设范畴的扩展》,载《学海》(CSSCI来源期刊)2014年第6期。

(4)《述补结构的分类及其潜在语义预设初探》,载《山西师范大学学报》(核心期刊)2014年第1期。

……

(三)其他方面

王跃平教授还在学科建设、专业改革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。一是2015年积极参与文学院申报江苏省品牌专业的论证工作,连续几周夜以继日参与谈论、起草工作,与其他领导、专家一起,常常工作至深夜。二是在2013下半年-2014上半年主持文学院“汉语言文学(非师范)专业人才培养方案”的调研和修订工作,整个过程兢兢业业,呕心沥血。三是在2015年主持修订《逻辑学》(本科生课程)、《语言学理论与方法》(研究生课程)等教学大纲。此外,近4年还兼任文学院教工第一支部的支部书记工作,还担任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命题工作,还兼任江苏师范大学学报(哲社版)的编审工作。

2012年7月被中共江苏师范大学委员会评为2010-1012学年度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。

点击查看原图

王跃平老师在资料室(丁超 摄)